close

死亡也可以治療的圖像 
 
導讀 想像是創造之母/潘震澤

.《醫學假說》期刊

絕大多數的學術期刊,都只接受完整的研究報告,也就是說,除了提出假說外,還必須包括驗證的部份。甚至實驗得出負面結果的報告,也不討好,經常遭到退稿。因此,現有的學術傳統講究實事求是,並不鼓勵天馬行空式的想像力,也不大支持負面的實驗結果。

對競爭激烈、講求成效的學術界而言,務實的好處顯而易見,做研究自然是以不好高騖遠、腳踏實地來得保險。但事情總有正反兩面,過於保守的學術傳統,必然也阻礙了想像與創新,因此,也才有《醫學假說》這樣一本期刊的出現。於1976年創刊的《醫學假說》與一般學術期刊最大的不同點,就在於它鼓勵作者發揮想像力,對各種醫學問題提出可能的解釋;只要文章言之成理或有些許證據存在,就可接受發表,而不要求嚴謹的實驗佐證。可想而知,《醫學假說》在當初可是被正統醫學視為離經叛道的一份期刊,其創刊人兼主編侯洛賓(David F. Horrobin, 1939-2003)也是具爭議性及正反評價並存的人物。

.多采多姿的假說

讀者手上的這本小書《死亡也可以治療》,就是30多年來發表在《醫學假說》的文章選集,共100則。單從文章標題,可以看出其中想像力之豐富,譬如說:〈胖子真的比較快樂〉、〈矮子拯救地球〉、〈為什麼要有下巴〉及〈反社會病態是必要之惡〉等;還有些更離譜的,像〈胎記是轉世的證據〉、〈保險套會增加罹患乳癌風險〉、〈電動打字機可致乳癌〉以及〈死亡也可以治療〉等。

這些假說聽起來讓人匪夷所思,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根據,並非無的放矢。有的假說試圖解釋歷史疑案,但因當事人早已死無對證,只有從文字記錄爬梳;有的則牽涉到人類的演化過往,由於真相難以還原,也只能靠地質與化石證據推論。

還有一大類假說,與人體各種毛病的成因與治療有關;小至打嗝、便祕,大至癌症、愛滋病等,都有人提出各式各樣的假說。其中最常用來當作支持證據的,是流行病學的調查數據:好比某時某地某個族群的飲食生活習慣,與某個疾病盛行率之間,可能具有相關;或是某項新產品的發明問世,與某個疾病的發病率增加,正好同步發生等。

.看待假說的態度

以懷疑論者自詡的人,難免會指出上述的相關說法可能犯了邏輯謬誤:先後或同時發生的兩件事,不見得一定就有相關。我對書中好些假說,像〈胎記是轉世的證據〉、〈幻聽可能救你一命〉、〈肥皂引發心臟病〉以及〈死亡也可以治療〉等幾則,雖不至於嗤之以鼻,但也絕不看好。餘如〈皮鞋可以治病〉、〈磁鐵能讓你變高〉、〈海藻可治愛滋病〉以及〈高壓電線讓人得抑鬱症〉等幾則,信心也不高。

不過,正如《醫學假說》的創刊宗旨:「鼓勵創新的想法,就算事後證明有誤,也一樣予以發表」,因此,在這樣的前提下,我們大可放輕鬆些,欣賞這些平常難得聽聞的奇思妙想。當然,盡信書不如無書,書中某些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之道,可供我們參考,不必照單全收,適當的保留與質疑還是有必要的。

本書收錄了100條假說,分成十輯,其中有一輯談的都是太陽及月亮對人的情緒、壽命以及生病的影響。這些假說中的作用機制都與星相學無關,而與太陽黑子、紫外線、月球引力、光週期長短等因素有關。看來人出生的季節與地點(緯度),對於人的體質與性格確實可能有些影響;歸根究柢,人可是環境的產物。星相學家對於人性的歸納整理會有幾分真確,並不讓人奇怪,問題是他們提出的解釋(或循環解釋),無從驗證。

還有幾則趣味性多於實用性的假說,可博讀者一粲。譬如「夜間解手有助減肥」,理由是白天多攜帶一些糞便的重量在身上,可多消耗些能量;還有「矮子拯救地球」,因為他們消耗的地球資源較少。此外還有一些實用的建議,譬如「嘔吐反射可治打嗝」、「刺激龜頭可治便秘」,以及「嚼腰果可治牙疼」等,有需要的讀者不妨一試,就算無效也無壞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